在高一暑假時,我參加了 2020 第一屆陽明醫學營的營隊,在裡面學習到一般醫學生所會面臨的課程以及挑戰,也十分喜歡醫學系中的氛圍,可以學習更多有關於醫學的知識,並且將這些知識實際融會貫通,進而幫助病人們。醫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問,關係著生老病死,用自己的能力去盡可能的幫助他人,這種感受是令我感到心生嚮往的。

除此之外,醫學系的學長姐們更是令我十分驚豔。他們往往身懷多技,從熱舞、美術、戲劇、音樂……各種才能的展現毫不遜色於專業人員,他們利用興趣所培養起的,不僅是醫學的專業知識,更在專業之餘擁有了更多豐富自己人生的技能,這項一直是我的夢想,也十分希望讓這份熱忱成為我的生活。

接下來就來整理一些在營隊中學到的東西吧!

安寧照護

講師 : 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系助理教授 黃淑鶴

安寧療護,指的是提供給所罹患的疾病對於治癒性療法已經沒有反應的病人(with life threatening illness),積極的全方位照顧,其目的並不在於治癒,而是讓一位病人帶著尊嚴與安寧的照顧之下,安然地走完人生的路程。

護理照顧

在醫師診治的時間(包括手術)之外,其餘時間大多都是護理師在扮演陪伴以及照顧的角色,甚至於在醫師診治時提供有關於病人的資訊以利於醫師診斷。

護理師主要的職責如下:

  1. 給予病人陪伴
  2. 處理生活照顧與醫療
  3. 情緒支持
  4. 生活指導

由於處在病症末期的病人,往往無法精確的表達出自己的不適狀況,故此時便需要護理師進行協助以及支持。

護理師所需具備的專業能力:

  1. 護理專業知識
  2. 正確問題診斷
  3. 照護提供,緩解病人不適

身體照護

  • 疼痛
  • 口腔破損、進食與吞嚥障礙、嗆咳
  • 腸胃道阻塞、腹脹
  • 呼吸系統障礙:呼吸喘、痰多、呼吸器
  • 傷口、管路照護、壓傷照顧
  • 移動、翻身擺位
  • 口腔清潔
  • 身體清潔、會陰清潔
  • 排便、排尿功能障礙
  • 遺體照顧

安寧照護問題

  1. 病人與家屬對臨終的知識不足或不正確
  2. 家屬的主權超過病人
  3. 醫療專業欠缺面對與處理末期病人身心不適的能力
  4. 無效醫療
  5. 國人缺乏預立遺囑的習慣:造成不必要的糾紛

國內許多的案例顯示出,許多沒有自主能力的病患,醫療行為反而由家屬所掌握,而家屬往往又沒有足夠的醫療背景知識,因此常常質疑醫師所做出的專業判斷,導致延誤治療時間,同時病患也受苦。

拒絕無效醫療

使用”非常”手段延命,僅是加長死亡的過程。在人生的最後階段靜靜的離開,才是對生命,也是對自己最好的安排。

  • 導演吳念真

    豁達面對,就是對生命的最大尊重,只有學習接受死亡,才能在臨終那刻安詳離開。
    子孫未來不用掃墓,心裡有我就行了。

  • 加護病房醫師

    我是醫師,時候到了,我也絕不要被插鼻胃管!

安寧護理的真諦

護理:

  1. 尊重生命,不縮短也不拖延
  2. 提供舒適的照護
  3. 幫助病人完成四道人生,無論生死皆無憾。(道謝、道愛、道歉、道別)

執行者需要以”專業知能”為基礎,以耐心、包容、智慧和技術提供照護。
這不僅是一份專業工作,也是人生的志業。

南丁格爾對護理專業的肯定:
護理專業價值多是在人最脆弱需要協助的時候顯現。社會上不缺少一流的醫師,但缺少一流的護士。

護理師,加油!

消化潰瘍

講師 : 台北榮民總醫院 彭清霖醫師

這堂課主要探討消化性潰瘍的成因、診斷、治療與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發現、診斷、治療與對消化醫學史的影響。

胃潰瘍(Peptic Ulcer Disease)

Definition :
A hole in the gut lining of the stomach, duodenum, or esophagus.
在胃壁、食道或十二指腸中有一個洞。
An ulcer occurs when the lining of these organs is corroded by the acidic digestive juices which are secreted by the stomach cells.
當這些器官的內壁被胃細胞分泌的酸性消化液腐蝕時,就會發生潰瘍。

胃壁的結構如下:

由上而下分別為黏膜層(mucosa)、黏膜下層(submucosa)、肌肉層(muscle layers)與漿膜層(serosa)。若胃潰瘍穿破了漿膜層便會造成胃穿孔,需要緊急手術。

潰瘍發生的時機:平衡破壞

  • 外來的攻擊因子,如胃酸過多、膽汁逆流、酒精或藥物等。
  • 防禦能力缺損,如黏膜發炎、黏液分泌不足、局部血液循環不足等。

柯霍氏法則

羅伯·柯霍(Robert Koch)(1843/12/11-1910/5/27)是一名德國醫師與生物學家,為細菌學始祖之一,與路易·巴斯德共享盛名。1905 因肺結核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他發現了炭疽桿菌、結核桿菌與霍亂弧菌,並發展出一套判斷疾病病原體的依據-柯霍氏法則。

其內容如下:

  1. 病體罹病部位經常可以找到大量病原體,但在健康活體中找不到病原體。
  2. 病原菌可被分離並在培養基中進行培養,並記錄各項特徵。
  3. 純粹培養的病原菌應該接種至與病株相同品種的健康植株,並產生與病株相同的病徵。
  4. 從接種的病株上以相同的分離方法應能在分離出病原,且其特徵與由原病株分離者應該完全相同。

潰瘍成因

1910 年時,Schwartz 提出”無胃酸即無潰瘍”一論,成為了當代潰瘍治療的準則,但這也限制了當代發現細菌與潰瘍關係的契機。直到約 60 年後,開始有醫師在潰瘍病患的胃部檢體中發現細菌之後,這項研究才被開啟。其後 J. Robin Warren 與 Barry J. Marshall 這兩位醫師發現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大量存在於胃部檢體中, 於是將這項研究投稿至 Lancet 雜誌,也因而共同獲得 2005 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P.S. 據說 Dr.Marshall 為了證明自己的研究,直接將培養細菌的培養基喝下,果真得了潰瘍,如此的實驗精神真值得敬佩阿~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微好氧菌,且其為革蘭氏陰性菌,呈現螺旋狀,且身上有四條鞭毛。

$Q$ : 那他跟潰瘍的關係是什麼?

胃酸在胃潰瘍的狀況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胃酸的強烈酸性在沒有胃壁黏液的情況下,會直接侵蝕胃壁,最嚴重可能造成胃穿孔。而幽門螺旋桿菌卻會穿透黏液往下鑽,使黏液表面出現孔洞,胃酸便從這個孔洞侵蝕進去,侵蝕胃壁形成潰瘍。

高風險因子:

  • H. Pyroli
  • NSAIDS(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 Stress
  • Genetic O DUs A GUs
  • Smoking
  • Alchhol
  • Diet
  • Spicy
  • Coffee

消化性潰瘍的診斷

  • 上消化道鋇劑檢查(Barium meal)
  • 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Endoscopy/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 X 光檢查(X-ray examination)

若是因幽門螺旋桿菌形成的潰瘍:

  • 可用人體血液或淋巴循環所含有的抗體進行偵測(IgG)
  • 尿素呼氣試驗法(Urea Breath Test, UBT)

消化性潰瘍的治療

  • 胃藥(Omeprazole/Zantac/Ranitioine…等)
  • 胃壁細胞保護與制酸劑
  • 根除 H. pylori

根據研究,若是因幽門螺旋桿菌所引起的潰瘍,採取將細菌根除的方式治療,其癒合的潰瘍相對不易再復發,復發率低於 5%,若使用傳統方法治療,其復發率高達 71%以上。傳統上認為難以根治的潰瘍也因為這個新的療法而絕跡,因大部分的潰瘍皆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

而哪些病人需要殺菌治療?

  1. 具消化性潰瘍病史,無論有無併發症
  2. 低惡性度之胃淋巴癌(Mucosa Associated Lymphatic Tissue Lymphomas, gastric MALToma)
  3. 胃癌患者及其一等親
  4. 萎縮性胃炎
  5. GERD(胃食道逆流)、長期服用特效制酸藥 PPI 患者
  6. NSAIDS 長期服用患者
  7. Aspirin 長期服用患者並有消化性潰瘍病史
  8.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9. 病患自身意見

Forrest Grade

Forrest Classification
P.S. 因為照片有胃部內視鏡影像所以放置連結,害怕者請勿點選!

Forrest Grade 是一種消化道潰瘍出血分級,在 1974 年由 J.A. Forrest 提出。一開始提出是為了統一潰瘍出血的描述,但現在廣泛用於分類患者的潰瘍程度。

潰瘍的肇因有許多面向要討論,不僅僅是幽門螺旋桿菌所引起的問題,但有關於病患的積極宣導依然十分重要,包括正確的飲食、用藥習慣等,盡量減少細菌能夠存活的環境,便能有效預防之。

防疫體系

講師 :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 張鴻仁教授

霍亂(Cholera)

早期的臺灣傳染病不斷,被外來的侵略者視為瘴癘之地,舉日治時期的情況為例,西元 1895 年日軍進攻臺灣時,雖然成功將臺灣納入了大日本帝國的領土,然而根據史料指出,當時全臺流行霍亂(cholera),登陸的日軍高達 31%染疫,約 1945 人。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也因為在彰化感染霍亂,因而病死於臺南。

為此,日本政府下令在全臺各地興建醫院與醫學校,如:

  • 基隆衛戍醫院

  • 臺北帝國大學

這些學校與醫院也奠定了臺灣在未來數十年的醫療教育的基礎。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西元 1918 年,西班牙的流感大肆流行,疫情擴散到了全球,造成約 5 億人染疫,9000 萬人死亡,而臺灣在當時亦有約 4 萬人因此喪命。

上方圖片描述當時在美國堪薩斯州賴利堡(FORT RILEY)的軍營醫院,病房中滿是染疫的軍人。

當時的全球大流行產生了與現今 COVID-19 類似的情況,要求全民必須戴口罩方能使用大眾運輸工具,而疫情也造成各地的醫療資源逐漸出現短缺的情況,陷入了空前的危機。直至今日,流感依然是每年幾乎夏季皆會流行的傳染病之一,並沒有根除。

臺灣傳染病

我國在過去曾經根除多項傳染病(Infectious Disease):

  • 1948 鼠疫(Plague)
  • 1955 天花(Smallpox)
  • 1959 狂犬病(Rabies)
  • 1965 瘧疾(Malaria)
  • 2000 小兒麻痺症(Poliomyelitis)

傳染病的主要傳播者是蚊子,而不同種的蚊子容易傳染的疾病病不同,在以下進行整理:

蚊子品種 英語學名 傳染疾病
瘧蚊 Anopheles 瘧疾 Malaria
斑蚊 Aedes aegypti 黃熱病 Yellow Fever、登革熱 Dengue Fever、茲卡 Zika Fever、屈公熱 Chikungunya Fever
家蚊 Culex 日本腦炎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西尼羅病毒 West Nile Virus

流行病學(Epidemiology)

“找出新疾病”是流行病學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新興傳染病的可怕之處在於指數性的擴散(Exponentially Spread)與不確定性(Uncertainty),在這種情況下無法預知新興傳染病將帶來的後果,因此令人畏懼。

COVID-19(SARS-Cov-2)

2020 中國爆發新冠肺炎,從武漢這個城市開始往全球各地擴散,現今(2021/6/4)已造成全球近 400 萬人死亡,近日臺灣也進入了三級警戒,情況十分危急。在約莫一年前,教授的演講中提及有關於新冠肺炎的防治方法:

  1. 決戰境外
  2. 整備醫療體系及資源
  3. 準備應對社區感染(新藥、疫苗、遠距篩檢技術與量能)
  4. 是否成為常態性感冒

從今日的角度看起,教授當時的想法事實上已有對應疫情爆發的相關準備,而現今的情況也進入了社區感染的階段,未來的疫情應對應該如何進行,端看專家與政府如何進行協調與整合,而我們則必須做好防疫的基本工作,以期臺灣疫情早日結束。

第一天課程的整理終於結束啦~雖然內容繁多,但知識性的概念依然不少喔!一起期待下次的 Day II 整理吧!